10月28日凌晨,四川巴中津桥湖的夜色里,多了一段让人心疼的故事——34岁的西藏阿里消防员苟俊,在休探亲假回家的夜晚,为救落水者永远留在了他从小长大的湖水边。

苟俊是土生土长的巴中人,2012年参军去了西藏阿里当消防员。战友说他“平时话不多,但出任务永远冲在最前面”,这次回家本来想陪父母补过个迟到的中秋,没想到遇到了意外。

当晚11点多,正在湖边散步的苟俊突然听到“有人落水了”的呼救声。目击者回忆:“他连手机都没来得及放,拔腿就往湖边跑,连外套都没脱就跳下去了。”苟俊把落水者往岸边推的时候,自己的身体却慢慢往下沉——等周围人找来救生圈,他已经没了动静。被救者脱离了危险,苟俊却再也没能醒过来。

28日傍晚,巴中市政法部门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:目前正在加紧推进苟俊的见义勇为行为认定工作。“他虽然不在执勤岗位,但作为消防员的本能让他选择了挺身而出,这种担当值得被铭记。”

消息传开后,网友的留言里藏着满满的惋惜与敬意。有人说:“英雄从不是‘穿制服’的专属,他脱了军装,还是守护我们的人”;有人叹气:“34岁,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,太可惜了”;也有人提醒:“一定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,别让英雄的付出被辜负”。

其实,像苟俊这样的“本能英雄”从来都不遥远——去年郑州暴雨里逆行的外卖员,今年杭州跳河救娃的清洁工,他们没有“必须执行的任务”,却用最朴素的善良,给了世界最暖的光。而苟俊的故事,更让我们懂了:所谓“英雄”,不过是普通人在关键时刻,选择了“再往前一步”。

此刻的津桥湖边,已经有市民自发摆上了菊花。风掠过水面,带着淡淡的花香,仿佛在说:“苟俊,你没有离开,你只是变成了这片湖水的守护者。”

愿每一份善良都被看见,愿每一位英雄都被铭记。

消防员救人牺牲事发时正休探亲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