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七点的东京丰洲市场,家庭主妇山口美智子攥着购物袋站在鸡蛋摊前,指尖反复划过价签——中号鸡蛋每公斤325日元,比上个月贵了30日元,这个数字离2023年“鸡蛋荒”时的历史最高350日元,就差“最后一步”。

“上周还能买10个的钱,现在只能买8个。”山口摇摇头,挑了6个鸡蛋放进篮子,“孩子每天要吃煮鸡蛋,再贵也得买,但下个月得把牛奶换成便宜点的牌子了。”

这轮鸡蛋涨价的“导火索”,藏在饲料袋和温度计里。今年全球谷物价格波动,日本进口饲料成本涨了20%;夏天持续一个月的35℃高温更狠,鸡群产蛋率直接下降15%——供需两端一挤压,价格就跟坐了电梯似的往上窜。JA全农鸡蛋的数据显示,东京地区鸡蛋价格已经连续8周上涨,创下2023年以来的最快涨幅。

比家庭主妇更慌的,是靠鸡蛋“吃饭”的餐饮人。涩谷区那家开了11年的“佐藤蛋包饭”,老板佐藤宏文最近每晚都在店里算账本:鸡蛋占蛋包饭成本的三分之一,现在每做一份,光鸡蛋就要多花20日元。“涨价吧,老顾客肯定有意见;不涨吧,这个月已经赔了5万日元。”佐藤挠着泛白的头顶说,上周他试着把价格从750日元提到800日元,结果常来的上班族小森笑着说“老板,你这是要逼我改吃拉面啊”,佐藤当场就红了脸。

雪上加霜的是“禽流感阴影”。10月22日,北海道旭川市确诊了本轮禽流感季第一例高致病例,虽然只扑杀了1.2万只鸡,但整个行业都绷紧了神经——2022年冬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:禽流感扑杀1700万只禽类,鸡蛋供应断链,超市货架空了半个月,价格飙到350日元一公斤,当时有网友拍了张“空鸡蛋架”的照片,配文“吃鸡蛋要先查余额”。现在疫情一来,不少蛋糕店已经开始囤鸡蛋,生怕再陷入“一蛋难求”的境地。

“我们做餐饮的,最怕的就是‘不确定性’。”佐藤擦了擦手心的汗,把刚煎好的蛋包饭端给客人,“如果再涨10日元,我可能得把蛋包饭里的鸡蛋从两个减到一个——但那样的话,这道菜就不是‘佐藤蛋包饭’了。”

日本政府也在“救火”:农林水产省协调从澳大利亚进口低价饲料,给养鸡场发“高温补贴”安装降温设备;东京都政府给低收入家庭发“鸡蛋优惠券”,每个月补500日元买鸡蛋。但这些措施要见效,至少得等一两个月——在那之前,东京的早餐店、蛋糕店,还有千千万万个像山口这样的家庭,都得先“扛”过这段日子。

傍晚的涩谷街头,佐藤的小店飘着蛋香,玻璃门上的手写告示被风掀起一角:“因食材价格调整,蛋包饭涨50日元,感谢理解。”几个老顾客站在门口看了看,还是推门进去了——毕竟,那口裹着番茄酱的软嫩蛋皮,是东京人最熟悉的“烟火气”,就算贵一点,也舍不得放弃。

而在丰洲市场的鸡蛋摊前,山口美智子又转了一圈,最后还是拿了一盒鸡蛋:“孩子说‘妈妈,我想吃你做的茶碗蒸’,再贵也得买啊。”她把鸡蛋放进购物袋,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袋子里的鸡蛋壳,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——那是普通人家最朴素的愿望:不管价格怎么涨,最爱的味道,总能留得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