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3日晚,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刚刷开,我手机里的消息就炸了——刚工作的小侄女问“以后找工作会不会更容易”,开餐馆的表哥问“生意能不能稳点”,退休的老爸问“养老金会不会涨”。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,全在公报里那20个“直戳人心”的关键表述里。
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最该先看的是“十五五”的定位:“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”。说白了,未来5年就是“搭框架、填干货”的阶段——就像家里装修,前期要把水电、瓷砖铺稳,后面才能安心装沙发、挂壁画。比如“十四五”我们解决了“有没有”的问题,“十五五”就要解决“好不好”:以前农村有学校,现在要让农村学校有电脑、有好老师;以前城市有医院,现在要让医院不用排队就能看病。
再看“必须遵循的原则”,6条里“坚持人民至上”最戳人。不是喊口号,而是“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”——比如我家楼下的老小区,电梯坏了半个月没人修,公报里“普惠性民生建设”就是针对这种“小事”;比如孩子上学要托关系找学位,“畅通社会流动渠道”就是要把“关系”换成“能力”,让农村孩子也能考进好高中。
说到经济,“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”这句话,做了10年记者的我太有感触。去年我去重庆璧山采访,一家做摩托车的老厂,把传统摩托改成“智能出行终端”,能联网、能导航,销量直接翻了三倍;还有浙江的纺织厂,用环保面料做汉服,出口到欧美卖断货。这些“摸得着、看得见”的生意,才是经济的“定盘星”——毕竟炒房、炒股票赚的是“虚钱”,工厂转起来、小店开起来,大家才能真的“有钱赚”。
农村的朋友要盯紧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”。我老家万州的农村,以前想装宽带要跑30公里去县城,现在“村村通光纤”,老人能视频给孙子打电话,孩子能上网课;以前买农药要坐中巴车去镇上,现在快递直接送上门。这些变化不是“天上掉的”,就是公报里“城乡融合发展”的具体落地。
还有大家最关心的“安全感”:“统筹发展和安全”不是空话,比如现在网络诈多,要加强“网络安全”;食品添加剂让人担心,要查严“食品安全”;能源价格波动,要“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”——这些“安全”不是“防着谁”,而是让大家能“放心吃饭、放心上网、放心用电”。
其实翻完整份公报,最让我触动的是“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”。“经济快速发展”是让大家“有钱赚”,“社会长期稳定”是让大家“敢花钱”。比如外卖小哥凌晨送单,是在为“经济奇迹”添砖;老师熬夜改作业,是在为“稳定奇迹”加瓦——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努力,都是“奇迹”的一部分。
有人说“公报离我太远”,但其实不然:你明天要面试的公司,可能因为“实体经济”政策拿到了;你父母的医院,可能因为“民生建设”要扩建;你孩子的学校,可能因为“教育均衡”要加学位。这些“具体的好”,就是公报里的文字“落地”成了生活。
二十届四中全会不是“结束”,是“开始”——未来5年的每一步,都藏在今天的“关键表述”里。就像我老爸说的:“以前觉得国家大事和我没关系,现在才明白,我种的菜能卖出去,孙子能上好学,就是国家发展的‘小注脚’。”
说到底,这份公报不是“政府的文件”,是14亿人的“生活指南”——不管你是打工人、创业者,还是学生、老人,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“关键词”。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“关键词”变成“行动”:好好上班,好好过日子,就是对“十五五”最好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