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1日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,一则关于中日关系的提问,把最近的“矛盾点”摊开在了公众眼前——有记者问,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当天称“日方对同中方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想法没有改变”,中方对此有何评论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得先把“前因”说清楚:就在不久前,高市早苗刚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,甚至暗示日本可能“武力介入台海”。这话一出来,不仅中国老百姓觉得“冒犯”,连不少关注国际局势的人都摸不着头脑——台海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“核心”,碰这条红线,还谈什么“战略互惠”?

所以发言人毛宁的回应,其实是把“底线”摆得明明白白:“中方对此坚决反对”。紧接着的话更实在——如果日方真的想发展“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、稳定的中日关系”,光喊“想合作”的口号没用,得先做两件事:一是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,二是赶紧收回那些错误言论,把对华承诺“落到地上”。

这事儿传到网上,不少网友的评论其实代表了普通人的真实看法:有人说“口头上的友好谁不会?关键得看行动”;有人更直接,“涉台问题是红线,碰了就别谈什么‘互惠’”;还有人盼着,“中日关系要稳定,日方得先学会‘说话算话’”。毕竟,国与国之间的往来,和咱们平时交朋友是一个理——要是对方一边说“想好好处”,一边踩你的“逆鳞”,换谁都得“掰扯清楚”。

说到底,中日关系的“根”,从来都是“相互尊重”。就像毛宁说的,“行动比口号更重要”。日方要是真的想让两国关系往好里走,与其说“想发展战略互惠”,不如先把“不碰红线”“遵守承诺”这些最基本的事儿做好——毕竟,没有“地基”的房子,再漂亮也站不稳。而对中国来说,核心利益面前,我们的态度永远不会变:底线不容试探,原则问题绝不含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