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5日,《日本经济新闻》的一篇报道,把最近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推到了公众眼前——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的露骨挑衅言论,中方从外交到军事的多部门回应,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直接、强硬。
事情的导火索,是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的“越界发言”。她公然将“台海有事”与日本的“存亡危机事态”挂钩,把台湾问题直接纳入日本的“安全框架”。这种触碰中国主权红线的行为,立刻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弹:11月13日,副部长孙卫东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,不仅严正交涉,更明确表达了“强烈抗议”。日本政府内部随后承认,这次的抗议“程度远超2023年8月核污染水排海时的交涉”,连他们都感受到了中方的“愤怒升级”。
更牵动普通人神经的,是11月14日的“赴日提醒”。和驻日大使馆同步发布通知:近期避免前往日本,已在当地的中国公民要密切关注治安形势、提高防范意识。这个提醒不是空穴来风——高市的言论已经严重恶化了中日人员交流的氛围,有在日留学生在社交平台留言:“最近街上遇到日本人的眼神都变了,还是尽量少出门稳妥。”
而的回应,更是给日方划下了“军事红线”。发言人蒋斌14日明确警告:“日方若不汲取历史教训,胆敢武力介入台海,必将在中国解放军的铜墙铁壁前碰得头破血流。”这句话里的“历史教训”,懂的人都明白——70多年前日本侵华的伤痛还在,现在又想染指台海?中方不会给任何“试错”机会。
其实,中方的愤怒从来不是“突然爆发”。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。高市的言论,不仅干涉中国内政,更是向“”势力递出错误信号。有资深外交人士分析:“这次多部门联动回应,就是要让日方清楚——台湾问题没有‘模糊空间’,任何挑衅都要付出代价。”
日本政府的选择摆在这里:要么收回错误言论,回到尊重中国主权的轨道;要么继续跟着某些国家搞“以台制华”,最终引火烧身。而对中国来说,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,从来都不会动摇——就像蒋斌说的那样:“解放军的防线,不会给任何分裂势力留下缝隙。”
这场风波,本质上是一场“主权底线的较量”。中方的每一步回应,都是在告诉世界:中国的核心利益,不容任何外部势力侵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