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江西不少市民的社交圈里,都在传一件“堵心事儿”——拿着外地身份证去运营商网点办电话卡,被要求预存几百甚至上千元话费,有的还得额外提交工作证明。这到底是个别网点的“任性操作”,还是行业普遍现象?11月4日,江西省通信管理局的一则通报给出了明确回应。
通报里说,针对媒体反映的南昌、九江、景德镇等地电信、移动、联通网点存在的“外地身份证办卡需高额预存”“强制提供工作证明”等问题,管理局已责成相关企业立即开展全面排查,要求“立行立改”,重点核查网点是否存在“一刀切”的违规要求,切实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。
这事儿其实戳中了很多“异乡人”的痛点。在南昌做餐饮的湖南姑娘小周说,上个月她去办卡时,网点要求预存300块才能激活,“我就想要个最低月租的卡,结果预存的钱比半年话费还多,感觉像被‘绑定’了”;而在九江出差的浙江商人陈先生更无奈:“我就待一个月,办临时卡还要工作证明?难道出差的人就没有办卡资格?”
网友的讨论里,观点也挺分化:有人理解运营商的“风险防控”——毕竟异地办卡涉及电信诈的案例不少,网点可能是怕担责;但更多人觉得“高额预存”的要求太“简单粗暴”——“防诈可以用大数据核查,没必要让正常用户为风险买单吧?”还有人调侃:“难道外地身份证就等于‘高风险标签’?这也太刻板印象了。”
其实不管是用户的吐槽,还是运营商的顾虑,核心都是“平衡安全与便利”的问题。这次江西官方的快速介入,至少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:用户的需求不能被“政策惯性”忽略,再合理的防控措施,也得兼顾公平性。接下来就看运营商的整改能不能“精准”——比如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差异化要求,用技术手段替代“一刀切”的预存,既能守住安全底线,又不让外地用户“吃哑巴亏”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异地办卡的“特殊要求”?是理解还是反感?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,或许能给运营商提提更接地气的建议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