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5日晚,广东的李女士跟朋友坐T3网约车吃完饭,下车刚走10分钟就拍大腿——装在口袋里的手机没了。她赶紧借朋友手机打过去,司机倒是接了,说自己正在3公里外的下一单路上,要送手机得先取消订单,"来回得亏不少"。李女士想着人家跑一趟不容易,主动提给100块辛苦费,没想到司机直接开口要150,还补了句"不给钱的话,手机说不定要去哪里了"。
这话听得李女士心里发慌——手机里存着工作资料和家人照片,真丢了麻烦大了。她咬咬牙通过微信转了150,等司机把手机送过来,看着导航上显示的"3公里"路程,越想越委屈:"平时打个车3公里也就12块钱,这150块要得也太离谱了。"
这事被李女士发到网上后,立刻引发了热议。有网友觉得"花钱买省心,总比手机丢了强",毕竟现在手机绑定了银行卡、社交账号,补起来的时间成本远超过150元;但更多人替她抱不平:"3公里路,油钱加误工费撑死50块,司机这是借着拾金的由头'敲竹杠',还带威胁,吃相太难看。"还有重庆的网友留言调侃:"我们这儿跑个3公里顺风车也就20块,这司机怕不是把'油费'算成'机票钱'了?"
司机这么做到底合不合法?北京市中闻(西安)律师事务所的谭敏涛律师给出了明确说法:根据《民法典》,拾得人有权要求权利人支付保管、送还遗失物的必要费用,但前提是"合理"——比如油费、取消订单的损失。但3公里的路程,就算加上10分钟的误工,实际成本撑死也就30-50元,150元明显远超"必要范围",已经涉嫌变相侵占乘客财物。要是司机真以"不给钱就不还"为要挟,那就是"拒不返还",乘客可以直接报警,或者向平台投诉——T3出行的客服也明确表示,司机索要高额报酬属于违规行为,核实后会严肃处理。
其实这事的核心不是"该不该给钱",而是"该给多少钱"。司机帮忙送还手机,收点辛苦费合情合理,但得守住"合理"的底线;乘客遇到这种情况也别慌,先跟司机协商,协商不成找平台或报警,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。毕竟,拾金不昧是美德,但美德不该变成"漫天要价"的借口——要是连"合理"都没了,那这份"帮忙"就变了味。
说到底,人与人之间的善意,从来都不是用"钱"来衡量的。司机多一份体谅,乘客多一份感恩,才是最该有的"江湖义气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