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6日上午10点,武汉江夏大花岭社区的快递驿站里,刘涛正用左手熟练地翻找货架上的包裹——70岁的王大爷举着手机站在旁边,急得额头直冒汗:“我没收到货,卖家要我退货才给退款,这可咋整?”刘涛一边调出订单记录,一边轻声安抚:“您点这个‘仅退款’,选‘未收到货’,我帮您填单号,最多一天钱就到账。”说话间,他的左手食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动,动作比很多人用双手还利落。

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总能把问题解决得妥妥帖帖的快递员,右臂在17年前就因工厂意外没了。2008年那会,刚满21岁的刘涛躺在医院病床上,看着裹着纱布的右臂,听着母亲的哭声,一度觉得“这辈子完了”。可等他出院那天,看见路边卖早餐的阿姨用左手揉面,突然就醒了:“别人能用左手活,我也能。”

2011年,网购方兴未艾,刘涛承包了大花岭片区的企业快递业务,从此成了“跑在路上的人”。刚开始,左手搬货总滑,箱子摔在地上摔得变形,客户要投诉,他追出去赔不是,把摔烂的水果自己买下来;遇到爬楼梯的件,他用左手扶着楼梯扶手,一步一步往上挪,汗把后背浸得透湿。慢慢的,他摸出了“笨办法”:每天凌晨3点起床,规划好最优路线,把生鲜、易碎品放在最上面,给独居老人的件贴红标签——“下午2点再送,老人要睡午觉”;给加班族的件留便签——“我等你到12点”。

就这么干了14年,刘涛送了超百万件包裹,居然没收到过一次差评。问他秘诀,他笑着说:“哪有啥秘诀?无非是把客户的事当自己的事。”杨女士攒17个退货等他上门,说“你跑一趟就行”;陈大爷总误触“先用后付”,他帮着关了自动扣费;小区里的留守儿童小宇想要新铅笔盒,他用自己手机下单——这些“额外的事”,刘涛做了一件又一件,慢慢成了社区里的“万能小哥”。

独臂快递员14年送货百万件0差评

可刘涛没停下脚步。他看见分拣中心的自动流水线,看见无人配送车在小区里跑,就觉得“快递行业在变,我也得变”。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学短视频直播,学无人机操作,“多会点技能,就能多帮点人。比如以后可以用无人机给偏远小区送急件,用直播帮老人卖手工活——技术不是冷的,是用来暖人的。”

2022年,刘涛牵头组建了“红骑侠”志愿服务队,80多个快递、外卖小哥加入进来。他们利用走街串巷的便利,当起了“移动天眼”:看见电缆坑就拍照片发群里,看见红绿灯坏了就立刻报交管。去年冬天,队员小王发现一个2米深的电缆坑,上报后第二天就被填上了;今年夏天,刘涛遇到红绿灯故障,拍照反馈后,交警一小时就修复了。“咱们跑遍了大街小巷,最懂哪里有问题。基层治理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咱用轮子就能碾平。”刘涛说这话时,眼里闪着光。

可跑在路上的人,也有自己的委屈。有次刘涛送快递到小区,保安不让进,说“没证不让进”,他站在门口给客户打电话,冻得手发抖,突然就想:“为啥不能给我们做张‘职业身份证’?”后来他收集了几十位同行的痛点——“进门难、找楼难、求助难”,找社区、找民政,现在这事终于有了眉目。“不是要特权,是想让每一个跑在路上的人,都能被看见、被尊重。”

14年,百万件包裹,0差评。刘涛的左手,搬过凌晨3点的快递,扶过摔倒的老人,点过留守儿童的文具订单,也举过“红骑侠”的队旗。有人问他“累吗?”他笑着摇头:“你看这包裹上的地址,有的是孩子的玩具,有的是老人的药,有的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的被子——每一件都是日子的温度。我用左手递出去,他们用笑容接过来,这就够了。”

独臂快递员14年送货百万件0差评

那天采访结束,刘涛送我出门,正好遇到一位阿姨来取快递。阿姨接过包裹,笑着说:“小刘,明天帮我带瓶酱油呗?”刘涛立刻点头:“行,您要生抽还是老抽?”阿姨笑着摆手:“随便,你选的准没错。”阳光透过驿站的玻璃照进来,洒在刘涛的左手上——那只搬过百万件包裹的手,布满了茧子,却暖得像春天的太阳。